在蓝天、碧水、净土这三大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中,净土保卫战被称为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更具隐蔽性、滞后性和难可逆性。
土壤修复通常包括土壤调查、监测、评估、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产业链长,专业性强。由于土壤修复方面缺乏具体标准、准入细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土壤修复行业野蛮生长。
2016年,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土十条”,正式吹响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号角。地方层面,各地陆续启动当地的土地污染详查工作,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国家在土壤修复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自“十三五”以来,中央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已累计150亿元。
作为首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单行法,2018年新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管理、污染担责、公众参与为原则,对于污染责任人认定、污染治理谁来买单、如何对污染行为严惩重罚等核心问题都给出的清晰的答案。
之所以被称为“最严”,一方面源于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和修复,另一方面则是在对污染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有法可依。具体来说,针对污染地块,首先是土壤污染责任人承担修复责任。这意味着,企业在做项目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对于前端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不明晰的项目也都开始理性选择。原有的污染土壤,必须挖出来重新修复治理,做完之后再回填,原位修复的要求会相应大幅增长。按照多部委针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时间安排,计划于2020年底前摸清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
土壤修复的方法总结:
物理·化学性处理方法
1)土壤清洗法(Soil Washing)
土壤清洗是把污染的土壤挖掘后用洗涤液把土壤粒子表面附着的有、无机性污染物质分离掉,最后在土壤内浓缩、处理或以传统的废水处理法处理的工艺。
2)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溶剂萃取法是把污染土壤放在萃取机内用溶剂混合溶解后,用分离器分离处理的方法。
3)化学氧化法(Chemical Oxidation)
氧化还原技术是通过对已污染的土壤添加O3、H2O2,KMnO4,S2O82-等化合物,使其氧化/还原,最终把污染物质无毒化/低毒化的一种方法。
4)固化/稳定化法(Solidifucation/Stabilization)
土壤淋洗是一种通过注入、抽吸淋洗液过程来去除土壤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修复技术。
5)电动法(Electrokinetic Desorption)
电动修复是通过电流作用,在电场作用下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Cr,Zn 等)和带电粒子以电渗透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然后进行收集处理。
6)气提法(Soil VaporExtraction)
通过注气孔把空气注入到土壤内,同时还利用真空设备通过井孔把土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就地抽出地表。
7)土壤清洗法(Soil Washing)
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溶剂,通过水压力头推进淋洗液,将其注入污染土层中,再把包含有污染物的液体从土层中抽提出来,进行分离和污染处理的过程。
生物处理方法
8)土壤耕作法(Land Farming)
把微生物可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50-55℃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生物降解的方法。为了提高混合物的空隙率,添加膨松剂或有机质。
10)生物堆置法(Bio-pile)
把污染土壤堆成适当的高度,通过配管周期性的注入空气、营养物质等,达到增大微生物的活性来去除污染物质的目的。
11)植物修复法(Phyto-Remediation)
植物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过程来吸收、转化污染体(如土壤和水)中的污染物,以期达到清除污染和修复的目的。
12)通风法(Bio-venting)
把气体状态的挥发性有机物质萃取的同时,给土著微生物提供氧气及养分,加速土壤内部蒸汽流速,大大提高微生物的分解能力。
13)生物漱洗法(Bio-slurping)
为了去除地下水和土壤内的流动性污染物质,加速污染物的分解,使用了生物扭曲和真空抽吸要素的技术。
热处理方法
14)热脱附法(Thermal Desorption)
是把污染土壤内的有机污染物挥发,脱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