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标《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发布!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9〕26号)要求,更好指导我省各类工业园区科学评估环境风险,提高预案编制的科学性,我厅组织起草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请研究并提出书面修改意见,于8月10日前反馈我厅(电子文档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逾期视为无意见。
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官网(http://hbt.jiangsu.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附件: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
3.《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此件公开发布)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19年7月8日
参考阅读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和江苏省有关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的法规、标准、指导性文件制定的,是作为江苏省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对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产业集聚区、工业集中区、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等工业园区进行环境风险评估。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储存或释放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工业园区。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工业园区可参照本标准进行评估。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件的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HJ 941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GB50483 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HJ/T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GB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747 石油化工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35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
GB30000.2-GB30000.29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
突发环境事件 environmental accident
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3.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substance
指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扩散等特性,在意外释放条件下可能对企业外部人群和环境造成伤害、污染的物质。简称为“环境风险物质”。
3.3
工业园区边界 boundary of industrial park
指因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可依据人民政府设立文件的四至范围、规划批准建设范围或者有管理权限的政府部门认定的管辖范围来确定。
3.4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 environmental risk source
指工业园区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各类环境风险源。包括生产、加工、使用、储存或释放涉及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存储和装卸环境风险物质的港口码头,环境风险物质内陆水运及道路运输载具,石油天然气及成品油长输管道等。简称为“环境风险源”。
3.5
环境风险受体 environmental risk receptor
指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可能受到危害的园区内外部人群、具有一定社会价值或生态环境功能的单位或区域等。包含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水环境风险受体、土壤环境风险受体等。
3.6
风险物质的临界量 threshold quantity of risk substance
指根据物质毒性、环境危害性以及易扩散特性,对某种或某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3.7
环境风险指数 environment risk index
指根据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通过定量的方法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进行评估。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可按照资料收集、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评估、差距分析与整改及评估报告编制五个步骤实施。具体流程见附录A。
5 资料收集
围绕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概况、环境风险受体情况、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等,收集工业园区及区内企业相关资料,可参照附录B开展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6 环境风险识别
6.1 环境风险源识别
根据上述收集整理的环境风险源相关资料,列表说明水环境风险源、大气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包括风险源类别、名称、地理坐标、规模、主要环境风险物质名称和数量以及风险等级等信息。
6.2 环境风险受体识别
根据收集整理的环境风险受体相关资料,说明水环境风险受体、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基本情况,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应包括类别、名称、地理坐标、功能以及规模等信息,水环境风险受体应包括受体类别、名称、功能以及规模等信息,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应包括受体类别、功能以及规模等信息。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识别范围至少为工业园区内部及园区外部5公里范围,可根据周边大气环境受体分布情况调整。水环境风险受体识别范围至少为工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上游5公里,下游24小时流经范围(按受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速计,原则上不低于10公里范围)
7 环境风险评估
7.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和表征
7.1.1结合工业园区风险情况,针对每种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进行情景分析,情景选取可结合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和环境风险受体情况,既可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环境要素,也可针对危险废物、废水、废气等污染要素中选取。同时应结合园区企业内其他突发事件次生事故,针对危险化学品泄露、火灾爆炸、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情景选取。选取时应考虑群发或链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7.1.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内容应包括:
1)收集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2)提出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3)定性或定量给出每种情景的源强分析;
4)每种情景环境风险物质释放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和衍生后果分析。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设置及分析示例见附录B。
7.2 环境风险指数指标计算
7.2.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等级分级程序
环境风险指数计算法(以下简称指数法)包括水环境风险指数计算、大气环境风险指数计算和综合环境风险指数计算,是在资料准备和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别确定水环境风险指数(R水)、大气环境风险指数(R气)、综合环境风险指数(R综合)。分别采用指数法对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进行评估,将各项指标分值累加,确定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指数,判定环境风险等级。
工作程序见图7.2.1-1。
图7.2.1-1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程序
7.2.2 大气环境风险评估
7.2.2.1 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指标见表7.2.2-1。
表7.2.2-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
类别 |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固定源 | 单位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存量与临界量的比值 | 工业园区内各个涉气环境风险企业中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除以企业数量(%) | 大于100 | 20 |
大于10小于等于100 | 15 | |||
大于1小于等于10 | 10 | |||
小于等于1 | 3 | |||
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所占百分比 | 依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相关文件,等级为较大及以上等级的涉气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占工业园区所有环境风险企业数量的百分数(%) | 大于80 | 20 | |
大于50小于等于80 | 15 | |||
大于25小于等于50 | 10 | |||
小于等于25 | 3 | |||
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情况 | 工业园区企业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吨) | 大于3000吨或危险废物不能得到妥善暂存、转移、处置和利用 | 20 | |
大于1000吨小于等于3000吨 | 15 | |||
大于500吨小于等于1000吨 | 10 | |||
小于等于500吨,或工业园区企业危险废物可处置利用率 | 3 | |||
流动源 | 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吞吐量 | 工业园区内涉气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吞吐量(万吨) | 大于200 | 15 |
大于100小于等于200 | 12 | |||
大于50小于等于100 | 7 | |||
小于等于50 | 3 | |||
道路年运输危险化学品数量 | 工业园区内每年以道路运输方式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涉气)(万吨) | 大于300 | 15 | |
大于30小于等于300 | 12 | |||
大于10小于等于30 | 7 | |||
小于等于10 | 3 | |||
线源 | 跨企业边界危险化学品公共管线 | 以运输危险化学品(涉气)的地上、地下管线长度计 | 每百米0.5分,最高10分 | 10 |
7.2.2.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指标见表7.2.2-2,该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100分。
表7.2.2-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环境风险受体数量 | 以园区边界为起点,5公里半径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数量,包括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和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保密相关区域 | 人口总数大于5万 | 75 |
人口总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 50 | ||
人口总数1万以下 | 15 | ||
周边人口密度 | 以园区边界为起点,5公里半径区域内可能直接受园区环境风险事故影响的人口密度 | 大于1000人每平方公里 | 25 |
大于500人每平方公里,小于等于1000人每平方公里 | 15 | ||
小于500人每平方公里 | 5 |
7.2.2.3 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指标见表7.2.2-3,该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100分。
表7.2.2-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水平 | 工业园区内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企业安装有毒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安装情况 | 未建设 | 20 |
区内企业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企业安装有毒有害气体预警装置安装率100% | 3 | ||
工业园区大气预防预警监控点建设情况 | 未建设 | 20 | |
园区配套建设大气预防预警监控点,且覆盖园区内、园区边界、重点企业厂界、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处 | 3 | ||
废气连续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 | 未建设 | 20 | |
区内企业废气连续在线监控设施安装率100%,且信息已接入环境监管平台 | 3 | ||
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水平 |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确定的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低的企业占比(%),其中M3、M4认为管理水平低 | 大于等于50 | 20 |
大于等于25,小于50 | 15 | ||
小于25 | 3 | ||
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及影响 | 工业园区内近五年突发气环境事件数 | 大于等于1件且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气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大于等于1件 | 10 |
大于等于1件,无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气环境事件 | 7 | ||
无突发气环境事件发生 | 3 | ||
环境投诉数量 | 工业园区上一年度因大气环境问题来信、来访、电话及网络投诉总数 | 大于100件 | 10 |
大于等于100件小于等于50件 | 7 | ||
小于50件 | 3 |
7.2.2.4 结果评估
在计算环境风险指数时,使用公式(1),计算大气环境风险指数(R气)。
(1)
根据大气环境风险指数的数值大小,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级。R气≥60时,工业园区大气环境为高风险。R气范围为[30,60)时,工业园区大气环境为中风险。R气<30时,工业园区大气环境为低风险。
7.2.3 水环境风险评估
7.2.3.1 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指标见表7.2.3-1。
表7.2.3-1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
类别 |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固定源 | 单位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存量与临界量的比值 | 工业园区内各个涉水环境风险企业中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除以企业数量(%) | 大于100 | 20 |
大于10小于等于100 | 15 | |||
大于1小于等于10 | 10 | |||
小于等于1 | 3 | |||
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企业所占百分比 | 依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相关文件,等级为较大及以上等级的涉水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占工业园区所有环境风险企业数量的百分数(%) | 大于80 | 20 | |
大于50小于等于80 | 15 | |||
大于25小于等于50 | 10 | |||
小于等于25 | 3 | |||
危险废物产生及处置利用情况 | 工业园区企业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吨) | 大于3000吨或危险废物不能得到妥善暂存、转移、处置和利用 | 20 | |
大于1000吨小于等于3000吨 | 15 | |||
大于500吨小于等于1000吨 | 10 | |||
小于等于500吨,或工业园区企业危险废物可处置利用率 | 3 | |||
流动源 | 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吞吐量 | 工业园区内涉水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吞吐量(万吨) | 大于200 | 15 |
大于100小于等于200 | 12 | |||
大于50小于等于100 | 7 | |||
小于等于50 | 3 | |||
道路年运输危险化学品数量 | 工业园区内每年以道路运输方式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涉水)(万吨) | 大于300 | 15 | |
大于30小于等于300 | 12 | |||
大于10小于等于30 | 7 | |||
小于等于10 | 3 | |||
线源 | 跨企业边界危险化学品公共管线 | 以运输危险化学品(涉水)的地上、地下管线长度计 | 每百米0.5分,最高10分 | 10 |
7.2.3.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指标见表7.2.3-2。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综合,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100分。
表7.2.3-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环境风险受体数量 | 水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 | 1)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废水排入收纳水体后24小时流经范围(按收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量计算)内涉及跨国界的。 | 75 |
1)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或具有水生态功能区的其他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盐厂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世界、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 2)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涉及跨省界的; 3)工业园区位于溶岩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 | 50 | ||
不涉及以上情况的 | 15 | ||
水网密度指数 |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水网密度指数 | 大于50 | 25 |
大于25小于等于50 | 15 | ||
小于等于25 | 5 |
7.2.3.3 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指标见表7.2.3-3。
表7.2.3-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监测监控能力建设水平 | 工业园区内污染物的拦截、稀释和处置能力 | 不具备 | 20 |
具备 | 10 | ||
工业园区地表水自动监控设施建设情况 | 未建设 | 20 | |
园区配套建设地表水自动监控设施,且覆盖敏感水体、污水厂总排口下游处 | 10 | ||
废水、雨水连续在线监控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 | 未建设 | 20 | |
区内企业废水、雨水连续在线监控设施安装率100%,且信息已接入环境监管平台 | 10 | ||
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水平 | 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确定的企业大气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低的企业占比(%),其中M3、M4认为管理水平低 | 大于等于50 | 20 |
大于等于25,小于50 | 15 | ||
小于25 | 10 | ||
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及影响 | 工业园区内近五年突发水环境事件数 | 大于等于1件且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大于等于1件 | 10 |
大于等于1件,无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水环境事件 | 7 | ||
无突发水环境事件发生 | 3 | ||
环境投诉数量 | 工业园区上一年度因水环境问题来信、来访、电话及网络投诉总数 | 大于100件 | 10 |
大于等于100件小于等于50件 | 7 | ||
小于50件 | 3 |
7.2.3.4 结果评估
在计算环境风险指数时,使用公式(2),计算大气环境风险指数(R水)。
(2)
根据水环境风险指数的数值大小,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级。R水≥60时,工业园区水环境为高风险。R水范围为[30,60)时,工业园区水环境为中风险。R水<30时,工业园区水环境为低风险。
7.2.4 综合环境风险评估
7.2.4.1. 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
综合环境风险源强度(S)评估指标取水环境风险源强度(S)和大气环境风险源强度(S)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式如下(3)所示
(3)
7.2.4.2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指标见表7.2.4-1。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综合,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100分。
表 7.2.4-1 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水环境风险受体数量 | 水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 | 1)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废水排入收纳水体后24小时流经范围(按收纳河流最大日均流量计算)内涉及跨国界的。 | 30 |
1)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或具有水生态功能区的其他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如:国家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海水浴场,盐厂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级和地方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世界、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 2)工业园区内企业雨水排口、清净废水排口、污水排口下游10公里流经范围内涉及跨省界的; 3)工业园区位于溶岩地貌、泄洪区、泥石流多发等地区。 | 15 | ||
不涉及以上情况的 | 5 | ||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数量 | 以园区边界为起点,5公里半径区域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数量,包括居住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公园和涉及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国家保密相关区域 | 人口总数大于5万 | 30 |
人口总数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 | 15 | ||
人口总数1万以下 | 5 | ||
水网密度指数 | 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水网密度指数 | 大于50 | 15 |
大于25小于等于50 | 10 | ||
小于等于25 | 5 | ||
周边人口密度 | 以园区边界为起点,5公里半径区域内可能直接受园区环境风险事故影响的人口密度 | 大于1000人每平方公里 | 15 |
大于500人每平方公里,小于等于1000人每平方公里 | 10 | ||
小于500人每平方公里 | 5 | ||
土壤盐化程度 |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土壤盐化程度 | 土壤含盐量大于等于4克每千克 | 5 |
土壤含盐量大于等于2克每千克小于4克每千克 | 3 | ||
土壤含盐量小于2克每千克 | 1 | ||
土壤酸化、碱化程度 |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土壤酸化、碱化程度 | 土壤pH值小于5.5,或大于等于8.5 | 5 |
土壤pH值大于等于5.5小于8.5 | 1 |
7.2.4.3 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指标见表7.2.4-2。对各项评估指标分别评分、计算综合,各项指标分值合计最高为100分。
表7.2.4-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能力(M)评估
评估指标 | 指标说明 | 评估依据 | 分值 |
工业园区风险防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情况 | 工业园区配套风险防控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情况 | 未建设 | 10 |
建设有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信息接入不完整 | 7 | ||
建设有环境应急指挥平台,且信息接入完整 | 3 |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情况及演练情况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 | 无 | 10 |
已编制应急预案,未演练 | 7 | ||
已编制应急预案,且每年组织演练 | 3 | ||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 无 | 10 |
不完善 | 7 | ||
完善 | 3 | ||
环境应急人员数量 | 参照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中人员规模、人员学历和培训上岗率要求,选取与工业园区所属行政区域级别匹配的标准,工业园区内环境应急人员数量 | 不达标 | 10 |
达到三级标准 | 7 | ||
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 | 3 | ||
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 工业园区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 | 不能满足事件应急需求,无其他区域物资储备信息 | 20 |
不能满足事件应急需求,但有其他区域物资储备信息,可进行调用 | 15 | ||
基本满足事件应急需求,不需要从其他区域调用 | 10 | ||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 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关于机构、人员能力和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要求,工业园区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情况 | 未达到 | 20 |
可达到,或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签订协议 | 10 | ||
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及影响 | 工业园区内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数(件) | 大于等于1且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数量大于等于1 | 10 |
大于等于1,无较大及以上等级的突发环境事件 | 7 | ||
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 3 | ||
环境投诉数量 | 工业园区上一年度因环境问题来信、来访、电话及网络投诉总数(件) | 大于200 | 10 |
大于等于100小于等于200 | 7 | ||
小于100 | 3 |
7.2.5 指数表征
在计算环境风险指数时,按照评估区域的类别,使用公式(5),计算综合环境风险指数(R综合)。
(5)
根据综合环境风险指数的数值大小,将区域环境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级。环境风险等级划分见表7.2.5-1。
根据综合环境风险指数的数值大小,将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级。R综合≥60时,工业园区综合环境为高风险。R综合范围为[30,60)时,工业园区综合环境为中风险。R综合<30时,工业园区综合环境为低风险。
工业园区的评估结果可参考表7.2.5-1,用包含类别、数值、等级、构成等信息的指数方式表征。
表7.2.5-1 环境风险指数表征示例
水环境风险 | 大气环境风险 | 综合环境风险 | |
类别+等级+构成 | R水等级-S水指数值V水指数值M水指数值 | R气等级-S气指数值V气指数值M气指数值 | R综合等级-S综合指数值V综合指数值M综合指数值 |
示例 | R水H-S水70V水60M水60 | R气H-S气70V气60M气60 | R综合H-S综合70V综合60M综合60 |
8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根据环境风险识别与环境风险分析结果,从环境风险源管理、环境风险受体潜在隐患、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能力、园区规划布局调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建议等方面对比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和差距,给出整改计划、整改时限及责任人。
9 报告编制
9.1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应图文并茂、数据翔实、论据充分、重点突出、结论和建议明确。
9.2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环境风险源概况、环境风险受体情况、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等内容,编制大纲可参照附录D。
9.3 评估报告中图件应清晰规范、要素齐全、比例恰当,可包括水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水系图(标注污染物可能扩散途径和控制措施)、园区事故污染物控制图(标注雨、污、清水收集管线,应急池容量、控制阀节点等情况)、风险监控预警及应急监测图(标注风险监控点、监测因子和点位)。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图
图1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程序图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评估应获取的参考资料表
类 别 | 内 容 | 说 明 |
1.工业园区概况 | 1)工业园区基本信息 | 工业园区名称、级别、地址、占地面积、用地规划等。 |
2)工业园区内企业基本情况 | 企业名称、行业类别、生产产品和规模、生产状况等。 | |
3)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位置分布园区 | 包括分布图、占地面积等基本情况。 | |
4)工业园区所在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 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系、地质地下水、社会经济等。 | |
2.工业园区内环境风险源概况 | 5)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与备案情况 | 包括编制及备案情况,划分的环境风险等级等。 |
6)工业园区内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基本情况 |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附录A,确定企业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种类、数量、贮存方式、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等情况。 | |
7)工业园区内企业采取的水、气等方面环境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措施 | 包括且不限于企业采取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监控预警措施、事故废水收集及拦截措施、生产废水处理系统防控措施、雨水及清净下水风险防控措施、危险废物管理措施、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设施安装情况等。 | |
8)工业园区内跨企业边界涉及环境风险物质输送管线的情况 | 明确输送环境风险物质的名称、流量、压力等情况。 | |
9)涉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种类及吞吐量 | 包括港口码头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吞吐量。 | |
4.工业园区内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信息 | 10)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 工业园区内及周边5公里范围内以居住、医疗卫生、科研、行政办公等大气环境风险分布情况。 |
11)水环境风险受体 | 工业园区内及周边10公里范围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等水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 |
12)土壤境风险受体 | 工业园区内及周边5公里范围内土壤环境风险分布情况及土壤盐化、酸化、碱化程度。 | |
5.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控制能力概况 | 13)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 | 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及演练等情况。 |
14)环境应急管理机构、人员与制度建设情况 | 工业园区内环境风险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的实施与执行情况。 | |
15)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设施建设情况 | 污水集中处理及配套管网建设,污水截流措施、事故应急池,危险废物处理设施。 | |
16)环境风险监控与预警能力 | 包括应急指挥平台、废气废水在线监控装置、视频监控系统、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企业是否在厂界或工业园区边界建设针对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 |
17)环境应急队伍建设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 | |
18)环境应急物资储备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种类、数量、储备场所等情况,区内企业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应急物资调用程序等。 | |
19)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 工业园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情况,第三方监测单位协议签订情况。 | |
20)工业园区近五年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 事件发生次数、原因、后果以及应急处置过程资料。 | |
21)环境投诉情况 | 环境投诉事件、影响、结果等资料。 |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设置及分析示例
典型情景 | 情景示例 |
1)突发大气环境事件情景 | 情景设定:环境风险源在生产、使用装置、储罐、输送管道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气体、液体泄漏,次生环境污染的情景。 |
暴露途径:大气 | |
可能污染物质:泄漏环境风险物质、次生污染物、事故废水。 | |
影响分析:参照风险导则开展事故后果分析。 | |
应急资源分析: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 |
2)突发水环境事件情景 | 情景设定:环境风险源在生产、使用装置、储罐、输送管道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液体泄漏,次生环境污染的情景。 |
暴露途径:地表水、土壤、地下水。 | |
可能污染物质:泄漏环境风险物质、次生污染物、事故废水。 | |
影响分析:参照风险导则开展事故后果分析。 | |
应急资源分析: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 |
3)群发或链发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 情景设定:环境风险源在生产、使用装置、储罐、输送管道破坏等原因造成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事故波及其他一个或多个风险源,引起二次事故或多次事故。 |
暴露途径: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 | |
可能污染物质:泄漏环境风险物质、次生污染物、事故废水。 | |
影响分析:参照风险导则开展事故后果分析。 | |
应急资源分析: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 |
4)工业园区内企业环保处理设施故障导致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 情景设定: |
1)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企业污水处理厂因事故,造成废水未经处理达标排入工业园区外,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
2)工业园区内企业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因事故导致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的泄漏或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
工业园区内企业危险废物在贮存过程中,因贮存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未消除,导则危险废物仓库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
暴露途径:地表水、土壤、地下水。 | |
影响分析:参照风险导则开展事故后果分析。 | |
应急资源分析:涉及环境风险与应急措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 |
5)历史突发环境事件的情景 | 参考国内外工业园区近五年曾经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针对环境风险源,分析在工业园区现有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下,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对工业园区外环境造成的影响。 |
6)其他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 / |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编制大纲
1 前言
说明编制目的及编制过程
2 总则
2.1 编制原则
2.2 编制依据
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及其他文件
3 资料准备
3.1 工业园区环境功能区划与空间分布情况
3.2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受体信息
3.3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3.4工业园区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
4 环境风险识别
4.1 环境风险受体识别
4.2 环境风险源识别
5 典型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5.1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设定
5.2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5.3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释放途径分析
5.4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后果分析
6 环境风险分析
6.1 环境风险指数计算
6.1.1 水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6.1.2 大气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6.1.3 综合环境风险指数计算与等级划分
7 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7.1 环境风险受体管理差距分析
7.2 环境风险源管理差距分析
7.3 区域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能力差距分析
8 工业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建议
来源 |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编辑 | 君君.环评互联网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2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推 荐 阅 读
☞环评工程师居然有这么高的价值最新 ☞2020年1月1日起未获得生态环境监测资质的,不再认可其数据和报告最热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评审工作程序(试行)☞各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汇编』☞一个投标经理的标书检查笔记,拿来就用!☞环评云助手app实用技巧『有奖征文』 | 千元大奖等你来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app)
长按上方二维码听【环评互联网】♡∨♡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点击右下角,让我们“好看”
觉得好看,请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