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证,可以找我们

2019-11-06 18:54:43 236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多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企业要按证排污、管理部门依证监管,持续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

那么,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出台会对广大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巨大影响和要求?该制度又将如何实现污染排放的一站式全流程管理呢?企业对于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是怎样的呢?环保部门怎样进行排污许可证的相关培训?对于已经核发排污许可的企业,环保部门将会如何实施监管呢?排污许可制度的目标方向是什么?现在为您解答。

1、什么是排污许可

排污许可,是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排污单位的申请和承诺,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法律文书形式,依法依规规范和限制排污行为,明确环境管理要求,依据排污许可证对排污单位实施监管执法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许可证由正本和副本构成,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正本载明基本信息,副本包括基本信息、登记事项、许可事项、承诺书等内容。

2、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出台会对广大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巨大影响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提出了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要求。

2016年11月,为进一步推动环境治理基础制度改革,改善环境质量,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作为中国实施排污许可制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到2020年完成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明确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排污行为应当遵守相关的环境管理要求和法律责任义务。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总则》(HJ 942-2018)以及造纸、火电、纺织、有色金属等数十个行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并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核发排污许可证。目前,全国已核发20多个重点行业7万余张排污许可证。这些行业主要涉及工业领域,国家仅针对水处理、医疗机构等少数服务业制定排污许可证技术规范。对于环境影响较小的行业,没有出台专门的标准,可以根据《总则》进行发证。

3、该制度又将如何实现污染排放的一站式全流程管理呢?

首先,我国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要整合衔接现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标准、总量控制、排污交易、排污收费等,将排污许可建设成为固定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建立统一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平台,实现排污企业在建设、生产经营、关闭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例如,通过环评审批是企业申领排污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企业缴纳环境税的依据要参考排污许可证的污染物实际排放量。

其次,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一企一证、综合管理。统筹考虑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要素,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现“一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环境管理效能。目前排污许可证属于第一个发证阶段,三年一审,二次发证之后是五年一审,如果企业中间有扩产或经营项目改变等新的变化发生,就需要重新申请办理新的排污许可证。

最后,排污许可证制度可以明晰各方责任、强化监管。切实落实企业诚信和守法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从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防范;强化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责任,督促企业严格遵守许可规定。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公开,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如果发现企业出现问题或弄虚作假,相关管理部门将会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将各行业不同类型企业进行了分类,实施重点管理或简化管理,并规定了实施时限。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申领排污许可证。企业可自行申请,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协助申请排污许可证。

4、哪些企业需要申领排污许可证?

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按照规定的时限申请并取得排污许可证。

查看《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明确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范围的申领时限。

image.png 

 

5、企业对于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流程是怎样的呢?

企业应根据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单元、工艺设施、原辅材料、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及治理措施、自行监测、台账管理、执行报告、实际排放量核算、合规判定等内容,申领排污许可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没有取得环评批复。对于这类企业,在颁发排污许可证的过程中,会提出改正规定,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批复。

排放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什么污染物、许可污染物排放量、许可污染物排放去向等,是一项具有法律含义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对排污者排污的定量化,是对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的定量化管理手段。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企业体量较小,废水主要纳管排放,通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管控的意义不大,需要通过相关的产业政策进行引导,鼓励连锁经营。目前,受房租、人员、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联合工厂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6、无排污许可证排污的后果

排污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排污单位存在以下无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情形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依法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或者申请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二)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未申请延续排污许可证,或者延续申请未经核发环保部门许可仍排放污染物的;

(三)被依法撤销排污许可证后仍排放污染物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7、违反排污许可证排污的后果

排污单位存在以下违反排污许可证行为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

(二)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三)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私设暗管,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水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

(四)其他违反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8、不按规定自行监测的后果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依法责令停产整治:

(一)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进行监测,或者未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二)未按照规定安装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或者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image.png 

 

9、环保部门怎样进行排污许可证的相关培训?

 

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联合技术规范编制单位对排污许可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排污许可证最新政策要求、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平台填报系统及其操作要点。相关行业协会、环保机构则会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关培训。如果企业有相关的培训需求,可以邀请相关的行业组织比如环保协会、或者相关环保机构来组织开展。企业也可以自行到环保部门排污许可平台进行学习。

 

 

10、对于已经核发排污许可的企业,环保部门将会如何实施监管呢?

 

国家将会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检查工作。目前,我国山东、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等多地均开展了排污许可制执行情况检查工作,一方面核查企业持证排污情况、自行监测情况、自行管理情况等内容,另一方面核查现场,检查主体工程、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测设备是否与排污许可证内容一致,以及排污单位是否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等。以此来强化依证执法力度,推动排污单位依证排污主体责任的落实,实现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从而全面提高环境管理效能。

在日常环境监管工作中,定期开展监督性监测;中央环保督察也将变成一种常态,根据违法举报进行核查监督;开展专项环保检查工作。

目前,各地对小微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较少。企业可采取委托监测的方式对废水、废气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对危险废物的管理,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处理处置。环保设施运行记录、监测报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妥善保存。

image.png 

 

11、那么许可证制度在今后推进的目标方向是什么?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今后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加快推动排污许可实施,强化对无证排污和不按证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完善排污许可信息化工作,借助大数据平台,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信息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旨在强化排污者责任,提高环境管理效能,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基础,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从环境管理角度来讲,对于小微企业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危险废物的管理。相关企业应关注国家对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属于严重污染环境行为,应按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

 

 

 


电话咨询
服务项目
项目案例
常州市群盛化工设备有限公司"年产20 万件农林机械零部件生产项目"环评公示